谢伯子画廊 官方网站

地址:常州南大街步行街商务馆A座5楼104-514号。手机: 13809073252 邮箱:737768481@qq.com
QQ: 737768481官方微信公众号: xiebozihl

谢玉岑等题大千之宝八大山人《水仙图》卷

 

卷首题跋:△壬申冬至武进谢玉岑吴县吴湖帆同观人间至宝,八大石涛合璧卷子。


谁怜零佩坠云寒,玉叶金枝梦已残。愁里三江流不尽,无根空怨郑家兰。大千居士于画最爱清湘雪个,得此合璧卷可谓有缘。闻湘中有八大写桃源记清湘补图亦连缀一卷,它日百两迎归史成一家婘属岂非尤为盛事,先志于此以存息壤。甲戌正月玉岑谢觐虞大风堂灯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长借墨花寄幽兴 至今叶叶向南吹
——八大山人和他的《水仙图》卷
马 永
明末清初的画坛,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重要阶段。这一时期,绘画理论、绘画实践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总结,得到了空前的发展,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。画学思想方面,董其昌的《画旨》、石涛的《话语录》、笪重光的《画筌》,王原祁、恽南田、金冬心的画跋以及王世贞、陈继儒、李日华、沈宗骞的画说等,都对传统绘画进行了总结;因为文人画家所写的画学著作陆续问世,文人画被推上了新的高度,并且具备了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有利条件,盛极一时,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。这一时期的文人画,都是遵循传统的,但是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,路径不一。一路是“摹古”派,中规中矩,按照传统的方法,走着复古、摹古道路,并且发扬光大,影响画坛数百年之久,他们的代表是有“清六家”之誉的“四王吴恽”。另外一路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“创新”派,这其中,以石涛、八大为大代表的“四僧”,力求对传统的突破;以“八怪”为主体的“扬州画派”则强调个性的发挥。无论摹古与创新,这些画史上的人物,都在这个绘画发展的重要阶段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在这个重要的群体中,八大山人以他独有的身世、经历、成就和对后世影响,为世人所瞩目。
八大山人,本名朱耷,名号很多,有八大山人、雪个、个山、一个山、个山驴、人屋、良月、道朗等。明熹宗天启六年丙寅(公元1626年),出生于江西南昌。他是明朝宁王朱权的后裔,不仅贵为“王孙”,袭封辅国中尉,而且出生在书画世家。他的祖父朱多炡工诗文绘画。父亲朱谋觐,善画山水,画风学沈周、文徵明。明朝灭亡后,八大落发为僧,法名传綮,字刃庵。晚年出佛还俗,居南昌城南青云谱。与弘仁、髡残、石涛并称“清初四僧”。清圣祖康熙四十四年乙酉(公元1705年)卒,终年80岁。
 八大的一生是痛苦的,孤独的。作为明代的皇族成员,他终生对朱明王朝的覆没之痛,隐之于心。由此,我们需要提一下“八大山人”这个名号和它的来历。“八大山人”是他晚年时所取的号,从弃僧还俗后开始使用,从此以后,其它诸多名号“皆弃”,直至去世。关于来历问题,目前有几种不同的观点。一种是,根据《南昌县志》的记载,朱耷晚年时经常诵读《八大人觉经》,“因以为号”;一种是清代画家张庚提出的,他认为“八大”二字与“山人”二字连缀起来写,极似“哭之”、“笑之”,朱耷取号八大,就是利用这种写法表达对亡明隐痛的暗含之意。这二种说法得到了王伯敏先生的支持。因为我们在八大的诗中,找到了“无聊笑哭漫流传”的句子。另外,从江西景德镇民窑的一件清初青花蝶形砚上,也得到了实物印证。砚台的底部有“寤哥草堂、哭笑定制”的青色楷书落款(寤哥草堂是八大晚年在南昌的住处)。根据这些情况,王伯敏先生认为:张庚“类哭之、笑之”的猜测,“已成事实。”我们眼前的《水仙图》卷落款仅署名“八大山人”,没有具体时间,但根据这个名号可以判断出,这幅卷子是他晚年创作的。
八大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对后世影响极大。他的山水画取法黄公望,受董其昌的影响最大,画风追求董画明洁秀逸而又滋润的笔意。晚年山水造诣更深,没有了早年狂怪冲动的气韵,作品无论大幅、小品,都有浑朴酣畅、明朗秀健的风韵。山水之外,八大的花鸟画传世作品更多,成就更高。他的花鸟画受林良、陈淳、徐渭的影响。一花一叶、一石一鸟,结构奇特,生趣盎然。八大的花鸟画,往往只画一只鸟或一朵花。正像我们这幅《水仙图》卷中那样,整幅画面中只有一枝水仙,别无他物。在他的花鸟世界中,内容的多少,物象的大小仅是一个方面,他更重视布置的位置和气势。因此用的出奇和巧妙是他的胜人之处。八大能诗,书法精妙,他的画,有的画的不多,有了题诗,意就充足了,这就是他的巧妙。从这幅《水仙图》卷中我们不难看出,八大的画风来自徐渭和董其昌。徐渭是奔放而能收,八大则反之,严整而能放,与董其昌相比,同样滋润,董其昌用淡毫的用墨而得滋润明洁,八大的滋润明洁却是以干擦而得。这就是八大花鸟画的不落俗套,与众不同。
八大的花鸟画中,还常常用象征的手法表达画家的隐含之意,他画的鱼、鸟、鸭、鹿,多用“白眼向人”来表达画家的孤傲不群。特别是他的鸟,极富个性:一眼看去既不是轻巧灵动,也不是活泼可爱,从眼神和造型上看,显得很倔强,特别是体态,着墨不多,却刻画生动,时刻处在一种高度警觉的防备之中,仿佛危险就在眼前,随时准备逃走。因此,八大的鸟多是给观者以并不亲和、一触即飞的感觉。其实,这样的形象,就是画家自己性格的写照,即所谓“愤慨悲歌,忧愤于世,一一寄情于书画”。上面说的是他画的动物,那么,植物花卉、特别是八大笔下的水仙到底要表达什么呢?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。北大著名学者朱良志先生在《八大山人研究》一书中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,颇有见地。众所周知,从禅门走出的八大,终生信奉“不语禅”,他的“个相如吃“的落款和“口如扁担”的闲章都在表达不愿意讲,不肯说的意思。从这个角度理解,南禅的不立文字、教外别传、直指人心、见性成佛的十六字心传,也成为了八大艺术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由此,朱先生认为,八大的水仙在清丽出尘之外,又多了一些“神秘意味”——他的水仙画与佛教的禅语有关,讲的是一个佛祖拈花的故事。“佛祖拈花,迦叶微笑”这个佛教典故广为世人所知,说的是:一日,佛祖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上说法。他拈起了一朵金婆罗花,意态安详,却一句话也不说,众人不明其意,正在面面相觑的时候,摩诃迦叶轻轻一笑,会心领悟了佛祖的意思。佛祖当即向大家宣布将禅法传给摩诃迦叶。我们看画幅中的这支水仙,花叶微张,分出层次,好似佛陀的手形,取莲花指造型,花头从叶片中伸出,如出指间,迎风微笑,好似佛陀手中拈起了一朵小花,在向世人示意。俨然是佛祖的一只手掌,捧了一朵鲜花的样子。水仙自是不语,但花自解说,心自契会,正如朱良志先生所说的,虽然不是金婆罗花,这恰恰就是八大山人这位“水仙觉者”的“不语禅”吧?
八大山人《水仙图》,纸本,手卷,纵30厘米,横90厘米,约2.5平方尺,是八大山人一幅存世不多的水仙手卷精品。

 

« 上一篇 | 下一篇 »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日历

最新评论及回复

最近发表

Powered By Z-Blog 1.8 Walle Build 100427 and Theme By BokeZhuti.cn

《谢伯子画廊》成立于2000年3月18日,先后已出版谢伯子画廊丛书24种.《谢伯子画廊》专门介绍谢伯子及亲师友诗书画艺术作品。谢伯子其亲为世所重,有父亲谢玉岑,叔父谢稚柳,三姑谢月眉,外祖父钱名山,大舅钱小山,其师有张大千,郑午昌。江南钱谢为近代诗书画艺术世家,故其亲友雅好诗书画不胜枚举,大多有声于艺林。 《谢伯子画廊》立足于艺术,立足于社会,致力于弘扬先贤人文精神,汇展先辈丹青妙迹,结念前尘,冀望未来。